8月29日,冉鹏工作室成员正在激烈讨论:“如果不解决游车减速制动数学模型的难题,项目将无法继续推进。”冉鹏及团队要把车智能防下砸技术升级成精确到毫米的2.0版。
2018年,项目启动时,团队就遇到了难题,厂家不提供配套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。“那就自己上阵,记录并形成基础资料。”冉鹏、戴军、汪川、李庆、熊刚决定兵分三路蹲守钻井队。
他们把工作地搬到钻台上,不仅能快速获取精准数据,而且能见缝插针地研究各类数码防碰天车、上碰下砸系统的操作调试方法,掌握配套器件、元件功能。
结合前期研究顶驱防碰装置的经验,团队利用TRIZ创新方法开展故障树分析,找到防下砸装置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。很快,搭建智能防下砸装置的大体框架已有了眉目。
如何让装置适配不同制造厂家的各类钻机?团队将游车防下砸技术的通用性、兼容性放在考虑首位。但三大类钻机的差异让游车上、下行的操作信号和移动速度不统一,将不同操作整合到统一平台难度非常大。那时,找相同与不同是他们每天唯一的话题。
一天,在讨论购买配件方法时,冉鹏跟戴军回忆起,厂商在设计产品时会考虑到选配,让客户根据需要配置并叠加功能,那游车智能防下砸装置的设计也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。多次试验后,多钻机兼容的设计诞生了。随后,设计减速保护功能、电磁刹车减速控制信号对接等难题也快速被攻克。
冉鹏说:“科技攻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,奔着最紧急和紧迫的问题去,顶开石头。”正是有这样的认知,冉鹏工作室一次次向着生产难题发起进攻,研发出一个个深受员工好评、助力一线队伍安全快速生产的创新产品。(通讯员 周密 鲁思敏)